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破解固定后染色难题的五大策略

破解固定后染色难题的五大策略
更新时间:2025-03-31      阅读:149

一、抗原修复技术

原理:通过高温(热修复)或蛋白酶K处理,破坏交联键,暴露被封闭的抗原表位。

方法:

热修复:将切片浸入pH 6.0柠檬酸盐缓冲液,微波加热至95℃维持15分钟。

酶消化:使用0.05%-0.1%胰蛋白酶37℃处理10-30分钟(适用于疏松组织)。

二、优化固定条件

固定剂选择:

固定剂

适用染色类型

缺点

4%多聚甲醛

常规免疫组化

强交联,需抗原修复

乙醇/丙酮

细胞涂片、冰冻切片

穿透力差,易致细胞收缩

锌盐固定液

磷酸化蛋白保留

成本高,保存期短

固定时间控制:

小块组织(<5mm³)固定不超过24小时,避免过度交联。

三、穿透增强处理

去垢剂应用:0.1%-0.3% Triton X-100处理10分钟,增加细胞膜通透性。

冻融循环:将组织反复冻融(-80℃↔室温),破坏致密结构(慎用于脆弱样本)。

四、封闭内源性干扰物

内源性过氧化物酶:3% H₂O₂室温处理10分钟。

自发荧光:0.1% Sudan Black B乙醇溶液浸泡10分钟(适用于醛基固定样本)。

五、试剂与染色方案适配

抗体验证:选择经固定组织验证的一抗(查阅文献或说明书标注“IHC/IF validated")。

染料适配:

核酸染料:优先选用抗固定型染料(如DAPI替代Hoechst)。

荧光标记:避免使用与自发荧光波长重叠的探针(如Cy5替代FITC)。


【天津益源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提供各种细胞、抗体、蛋白、试剂盒、耗材等,欢迎咨询】破解固定后染色难题的五大策略


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