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抗体的保存条件有哪些?

抗体的保存条件有哪些?
更新时间:2023-11-24      阅读:903

你知道抗体的保存条件都有哪些吗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一、抗体的稳定性

抗体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,其稳定性是自然进化筛选的结果。在众多物种中,抗体分子形成了保守而稳定的结构,分子中70% 氨基酸残基(免疫球蛋白结构域)beta片层(beta-sheet)形式堆叠,形成紧密并能耐受蛋白酶作用的三明治"结构,轻链和重链通过保守的二硫键形成具有三个结构域的免疫球蛋白,大大提高了分子本身的稳定性。

抗体主要涉及化学或物理不稳定性。化学不稳定性是指多肽或蛋白质结构内共价键的形成或破坏。蛋白质化学失活机制主要包括聚合作用、重要氨基酸的变化,如肽键在稀酸条件下被水解;半胱氨酸、色氨酸、甲硫氨酸的氧化;二硫键的还原;用金属离子修饰巯基形成硫醇盐;天冬酰胺与谷氨酰胺的脱酰胺;氨基酸消旋,寡聚蛋白解聚成单体等。而抗体结构的展开、解离、变性、聚集和沉淀被称为构象或物理不稳定性。

zhong所周知,储存条件(pH值、缓冲液类型、稳定剂、防腐剂、蛋白酶抑制剂、温度和反复解冻)在抗体稳定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二、保存温度

每种样品均有其稳定的温度范围,温度升高会引起许多物理和化学变化,如温度升高10℃,氧化反应约加快数倍,酶促反应约增加1-3倍;又如多数蛋白在60℃以上开始变性,热变性通常是不可逆的,不利于物质的稳定存在。另外,适宜的温度(如室温)又是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条件。而低温却可以抑制氧化、水解等化学反应及微生物生长,使微生物处于生命迟缓和隐蔽状态。故大多数生化样品选择低温保存,其稳定性可大大增加。

通常蛋白质短期在4℃中储存稳定,不稳定的蛋白质应储存在-20℃,而极不稳定的蛋白质存储在-70℃。然而在冷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小冰晶,形成更大的冰-水界面表面积,冰-水表面面积的增加与蛋白质构象的变化和蛋白质聚集的增加有关,因此需要避免反复冻融。

冻干粉抗体,稳定性高,可在-20℃-80℃条件中长时间保存(长达数年),4℃环境也较为稳定。权衡各种因素,冻干粉抗体一般保存在-20℃,取用方便,保存时间长。粉末状抗体溶解后即变成液体状态抗体,保存条件发生变化。需要按照说明书或者液体抗体保存方法(最好分装)。

三、蛋白质保存浓度

通常蛋白质的浓度也是影响稳定性重要因素,一般蛋白质在高浓度(1 mg/ml或者更高)溶液中比较稳定,不容易降解,因为液态蛋白质容易受水化作用的影响,保存时浓度不能太低,否则可能引起亚基蛋白和辅助因子解离,会导致结构松散,稳定性下降而易于失活。

因此部分抗体试剂中加入了牛血清白蛋白(BSA)作为蛋白质稳定剂来防止降解。加入BSA能够抑制冷冻引起的蛋白质去折叠,通过增加蛋白质的起始浓度,能够增强在冻融过程中蛋白质制备物对损伤的耐受性。当蛋白质的起始浓度增高时,抗体变性的百分比也会下降。另一方面,加入的蛋白还能尽可能减少抗体由于管壁吸附所造成的损失。

当抗体稀释至工作浓度后,应当及时使用,在4℃尽量不要超过1天。

更多有关抗体的保存条件,请联系Jacksonimmuno抗体代理——天津益元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

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