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一种以免疫学为基础,结合生物化学技术和显微技术发展而来的蛋白等分子检测技术。那么你知道影响免疫荧光(IF)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吗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一、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的选择
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。
直接法:将荧光标记物偶联在抗原/抗体上,直接与相应的抗体/抗原反应。
间接法:先用未标记的一抗与抗原充分反应后,再利用荧光标记的二抗与已经结合在抗原上的一抗结合,达到检测抗原的目的。
优点 | 缺点 | |
直接法 | 操作简单、特异性高,非特异性染色少便于相同宿主来源的不同蛋白的共定位 | 灵敏性相对比间接法低 |
间接法 | 灵敏度高,染色更加灵活,成本低。 | 相对直接法操作复杂 |
二、抗体的选择
与目标蛋白直接结合的一抗,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,尽量选择相同来源的免疫原或者选择已验证种属反应性的抗体。
如果进行不同目标蛋白的双染或多染时,这些不同蛋白所对应的一抗应该来源于不同宿主。
优点 | 缺点 | |
单克隆抗体 | 特异性高 | 灵敏度相对较低,制备过程复杂,价格也相对较高 |
多克隆抗体 | 制备过程简单,周期短,价格相对较低,灵敏度更高,对于表达量较低的目标蛋白更容易检出。 | 特异性相对较低 |
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、种属免疫原、反应性和抗体的宿主来源是抗体选择最主要考虑的因素,其直接决定着免疫荧光染色的背景、特异性和成败。荧光偶联的二抗应选择与一抗相对应的抗体,及抗一抗的二抗。
三、抗体保存
防止荧光抗体失活、污染以及荧光染料的脱落和淬灭。
在抗体保存过程中,适量分装,避免反复冻融。
蛋白极易被塑料等吸附,如果用塑料管分装,抗体中应添加BSA等。
为防止污染也可以添加0.01%的硫柳汞或者0.1%的die氮化钠。
为防止淬灭,保存荧光抗体时应该注意避光,可以利用锡箔纸包好,或者放在避光的容器中。
四、培养载体的选择
根据贴壁情况,细胞可分为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。
贴壁细胞一般常用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,接种细胞前放置0.17mm玻璃细胞爬片。
悬浮细胞常用6孔板培养,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,取少量加在0.17mm玻璃细胞爬片上。
最后将细胞爬片倒扣到载玻片上,封片,放4℃保存。
更多有关免疫荧光(IF)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,请联系天津益元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: